宛职宣(2019)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我校网络文化建设机制,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按照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2013〕3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第三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指导思想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对高校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对于引导我校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师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网络管理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网络文化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构筑网络文化阵地,着力内容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基本要求
我校网络文化建设要围绕师生需求,以服务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为根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思想文化主旋律,打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精神家园。
我校开展网络文化建设要围绕阵地平台建设,着力构筑网络宣传思想文化高地,切实加强校园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加强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要围绕内容产品建设,着力加强校园网新闻报道及专题栏目建设,推动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丰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表达形式和呈现载体,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要围绕工作机制建设,着力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将优秀网络文章等网络文化作品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审条件、作为评奖评优依据,激发广大师生在网络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内生动力;要围绕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统筹推进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队伍建设,实现专人专岗专责,增强工作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舆情应对管理能力。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阵地平台建设,形成网络文化合力
由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学校网络阵地平台建设,加强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建设,推动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站社区及“两微一端”等新兴网络媒体实现同频共振、优势互补,着力打造一批形态丰富、技术先进、具有吸引力和黏着度的校园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交叉融合的校园传播体系。
由党委宣传部牵头整合校内各单位的新媒体平台,组建校园新媒体文化联盟,形成多媒体、多终端传播格局,实现网络文化工作对学校的全覆盖。由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南阳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微博、“南阳职业学院学生会”微信平台、“南小职”小程序;由教务科研部负责“南阳职业学院教务科研部”微信平台;由经济与管理系负责“南职经管”微信平台建设;由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负责“南阳职业学院”微博、微信和“南阳职业学院”抖音等社交平台建设;由招生就业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微信平台建设。
2.着力文化产品创作,形成特色内容品牌
“南职之窗”——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利用我校人文社科资源优势,建设具有思想教育、文化传承特色的舆论热点专题网评品牌,组织网评员以及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对国内外舆论热点和校园事件开展评论,引发讨论、激发共鸣,有效引导舆论。同时,指导创作适合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上进行传播的微评论,形成立体式传播。
“南职观察”——由新媒体中心牵头,以“南职之窗”学生门户平台为载体,借鉴大数据和协同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集监管、分析、研判、预警为一体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品牌,科学研判和应对网络舆情,定期形成舆情研究报告,为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伏牛山大讲堂”——由党委宣传部牵头,依托现有的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组织相关专家围绕理论和现实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举办以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文化传承、行业发展、成才励志为内容的网络名家讲座,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名家。
“南职青春”——由校团委牵头,紧抓“南阳职业学院青年集结号”微信和“南职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打造深入学生、贴近学生、引导学生的校园服务品牌,利用青年传媒中心,创作微电影、微动漫、微公益广告等网络文化产品,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南职学习”——由教务科研部牵头,组织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和相关院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不断丰富网上“慕课”、视频公开课、精品公开课等内容,增加我校优质教育课程资源供给,提升学生整体文化素质。
“南职引领”——由思政部牵头,发挥学校人文社科人才优势,组织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在校内外重要网站撰写理论文章,做好学生思想引领。
“南职服务”——由后勤处牵头,以“智慧后勤”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打造24小时“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微后勤”,实现后勤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各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责和学科专业特色,积极培育和建设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品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3.探索评价激励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创新
学校在组织机构、队伍建设、激励评价、工作协作等方面探索创新,研究形成有利于网络文化队伍建设、产品创作、内容传播的新机制、新途径、新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学校探索建立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评价激励机制。由党委宣传部、思政教学部牵头,探索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认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和意见,对网络文章和作品实行优质优酬,纳入科研成果统计;由人事处牵头,加大对职称评审、人才队伍建设中网络文化工作情况的考核力度,将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列为职务职称评审条件;由校工会、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牵头,以“三育人”、“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为载体,将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作为评奖评优依据。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统筹校内、校际网络文化相关活动,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资源,加强学校与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研究机构、社会网络媒体协作,推进网络文化研究协同创新,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
4.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为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工作人员,锤炼一支既能脚踏实地开展实践探索,又能把握网络发展规律的工作队伍。学校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设立专项经费预算,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办公用房、配置办公设备,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建立一支不少于20人的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由思政部牵头,组建一支由热心网络传播的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组成的理论研究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工作部、校团委牵头,发挥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工作队伍和以网络委员和网络信息小组为主的学生骨干队伍、以共青团干部和青年志愿者为主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传播正声音,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落实,建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牵头、各职能部门积极协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动反应的工作模式。南阳职业学院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郭建生
副组长:李金玲、杜联杲、沈建国、冯丽锋、乔永涛、郭金海、余晓峰
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余晓峰任办公室主任,安然、李阳阳任办公室副主任。
各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并按照工作进度进行阶段性总结。各系(院)由党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中共南阳职业学院委员会宣传部
2019年4月3日